曾经有一组调查数据,在失眠的人群中,有80%左右的失眠与心理、精神方面的问题有很大的关系。睡前泡脚、听舒缓的音乐等方式固然能够辅助人体更好的进入睡眠的状态,但是如果失眠是由心理、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,排除压力,解决心理上的失眠负担,才是正道。那么,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们失眠的的呢?泰安心理咨询老师来给大家分析一下。
一、怕失眠。有些人经常无精打采的抱怨说,哎,昨天晚上又没有睡好觉,今天一点精神都没有。到了晚上,他们总是想方设法的让自己“今晚什么都不想,一定要睡个好觉”。但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,越想睡好觉,就越睡不着,越睡不着就越担心自己不能入睡,如此形成恶性循环,从而导致失眠。
二、自责心理。有些人对自己的行为过失感到内疚自责,在脑子里总是重演过失事件,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。白天由于事情多,自责懊悔情绪稍轻,到夜晚则“徘徊”在自责、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,故辗转难眠。
三、期待心理。有些人在期待某人或某事,在担心睡过头会耽误事的情况下,经常出现早醒。比如一位“三班倒”的网站管理员,由于在夜里12点上班,经常晚7点睡觉,但害怕迟到的心理,他睡得很不踏实,常常只能睡上1~2小时,就被惊醒,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。另外,有些人在考试、晋升、职称评定等重大事情前,往往也容易处于期待兴奋状态,难以入睡。
四、手足无措心理。研究表明,75%的失眠症患者在他们失眠刚开始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应激性事件,这些事件中***常见的是人际关系问题、情感心理问题、信任危机、缺乏社会理解和支持等。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,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,手足无措,不知如何是好,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、左思右想,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、举棋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,不得安眠。
五、童年创伤心理再现。有的人由于童年时受到丧失父母、恐吓、重罚等创伤而感到害怕,出现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现象,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。但成年期后,一旦受到某种类似儿童时期的创伤性刺激,就会使被压抑在潜意识的童年创伤性心理反应再现,重演童年时期的失眠现象。
性格特点和个性特征一般包括:敏感、多疑、自信心不足、固执、犹豫不决、焦虑等等。我们要及时的发现和调整自己的失眠,尽快让自己从失眠的状态中走出来。